欢迎全国各地以及境外科技、消费、地产、医疗、农业、能源、环保、教育、文化、投行、基金、券商、信托、银行、保险、租赁、投资等产业及金融精英关注中国投行第一品牌-全球投融圈,寻找优质项目、资金及获得全球顶级金融圈层请联系: IBC-超级助手(IBC-CRM) ; 申请成为战略合伙人,共同操盘顶级优质项目,请联系IBC-霸气助手(IBC-service) 。添加微信请注明:地区-企业-职位-姓名) 分享:各行大咖请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; 星标:设为星标,及时获取最新资讯; 关注“全球投融圈”或查找微信号“ ibankclub ”, 关注后可回复您关注的方向(我们会根据您的需求发布重量级文章)。
假如,你现在正行走在一个巨大的迷宫中,你走在里面,旁边都是非常高大的树木,它们彻底遮住了你的视线,让你无法判断接下来是该往左转还是往右转,你彻底迷失了方向,心中一阵恐惧袭来。
这时,如果有机会把你接到一架直升飞机上,让你从上俯视这个迷宫的整体样貌,那么,走不出迷宫的问题是不是就会立刻迎刃而解呢?
显然,从上向下看,整个迷宫的样子,是该向左走还是该向右走,一切都在瞬间变得一目了然。俯瞰之后,你轻而易举地就能知道接下来应该往哪儿走。
而这时候你其实就进入了“上帝视角”,它的厉害之处在于,能让你看到身处其中时根本无法看到的东西。
为什么使用上帝视角后,就能让很多问题消失不见?
因为上帝视角能让我们从早已习惯的“当事人”视角中抽离出来,来到一个“中立”的位置上,这时就能用从 “旁观者”的角度来看发生在眼前的事。
这种用“上帝视角”进行观察的方式,也可被称为“观察性自我”,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。
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主要阶段:
在自我意识的第一阶段,人往往不知天高地厚,随心所欲,以为自己无所不能。
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后,到了青春期,这时人就结束了自我意识模糊不清的混沌状态,开始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局限性,看到自己的边界。与此同时上帝视角游戏手机游戏,人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,与别人不同,渴望自己做主。
第二个阶段:这个阶段需要人们贴近自我,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独立思考,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到成年以后。
在这个阶段,虽然我们更贴近自我,自我意识更清晰了,但我们却也常常感到焦虑、恐惧和痛苦。究其根本,是因为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个“自我”,而“自我”就像是一个“靶子”,你在外面感受到的很多东西,最后都会变成一根根的“箭”射向“自我”这个靶子。
比如:别人怎么评价我,别人表现得比我优秀,别人喜欢另一个人胜过喜欢我等等。这些发生在外界的事,以及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,都会毫无遗漏的射向“自我”这个靶子,让你痛苦难受。
第三阶段:也就是“观察性自我”。什么是“观察性自我”呢?它说的是我们不是总在关注自我,而是能够放下自我,或跳出自我,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角度上观察自己的阶段。
在这个阶段里,虽然我们还有自我意识,但却会感到自己不过是浩瀚天地间的一分子,是伟大宇宙的一部分。于是,我们的自我意识会与宇宙意识融为一体,慢慢地,我们会变得谦虚、宁静、宽容、坚韧,也更具智慧,能够从生活中一个个转瞬即逝的片段感受到生命的壮阔,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的状态。
想要到达这种状态,并一直在这种状态中活着,确实并非易事。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“上帝视角”思考法,让自己从更高更广阔的角度俯瞰发生的事、俯瞰自己、俯瞰万事万物。这个思考法也是心理咨询师在做心理咨询时常用到的方法,效果非常好。随着你对“上帝视角”思考法的练习越来越多,你的“观察性自我”就会变得越来越强,慢慢的,你会变成一个既能投入自我,又能从自我中随时抽离的人。这时,你的情绪波动会减少很多,而你的智慧会增长很多,你的幸福感也会随之快速提升。
那么,“上帝视角”思考法要如何能做到呢?
分享给你一个简单易行的口诀,这就是“一转换,二观察,三发现”。
第一步是“转换”:需要你完成一个视角身份的转换。从“当事人”的角度中抽离出来,把自己假想成一个“摄像头”
第二步“观察”:你需要从“摄像头”的角度上帝视角游戏手机游戏,从上方俯瞰或从旁观察发生在你身上的事。这里要注意,这个转换的发生需要你去想象自己真的从“我”走向了“一个中立客观的身份”,从情绪中走到了情绪外,真的化身成了一个“摄像头”。
第三步“发现”:你要站在上帝视角的中立位置上,去进行客观的观察。
当你站在“中立位置”,客观观察一切时,有两个主要方面是需要你去重点关注的:
1、去看你与关系中的其他人,构成了一个怎样的系统?这个系统具有什么样的运作模式和规律?
2、去看在这个系统中,有哪些你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,也许是语言,也许是动作,也许是神情。
然后,你要把观察到的新发现放到一起来看,既看这个系统本身,又看系统组成部分的细节。然后,从中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,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接下来,用一个心理咨询的案例来演示一下这个方法是如何使用的
有一次,一位女士跟她先生又吵架了,找到一位咨询师,希望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。
我们来看看咨询师是如何运用“上帝视角”思考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
她说:“今天早上,因为送孩子上学的事,我跟他又吵架了,他暴跳如雷的摔门离开,把我和孩子留在家里,我气得不行,真是不想再跟他过了。”
“你的心情我能理解,现在请你来做几个深呼吸。然后,闭上眼睛,想象你从你的身体中抽离出来,变成了一台安装在你家房内屋顶上的摄像头。”
“然后,我想请你从摄像头的眼睛看向这个家,记住,在看整个过程时,你不是原先那个你,你只是一台客观记录一切的摄像头。”
“在刚才,作为一个摄像头,你看到在这个家里都发生了什么?”
她说:“我看到的情景是这样的:吃早饭时,男人在看手机,他的太太催他快一点,一会还要送小孩上学,昨天就因为磨叽所以孩子上学都迟到了。男人说‘好的’,然后就没再看手机了。这时,太太说‘昨天就是因为你吃饭看手机,上厕所又看手机,孩子才会上学迟到。上一次给我妈过寿迟到,也是因为你老看手机。都多少次了,你还是这个样子,每次都要我说你,只要我不说,你就不会把你那手机放下来。我也不知道,你是几岁小孩,都这么大的人了,一点责任心也没有,难道这孩子只是我的孩子,不是你的孩子?难道这个家的事都是我的事,不是你的事?我就想不通了,真是奇了怪了,你那个手机里都有什么宝贵东西,整天看来看去的……’太太似乎越说越生气。
在这期间,男人小声说了句‘我知道了,以后注意。’但太太并未留意,还在继续说着,而她说得最主要的话就是‘你一点责任心也没有’。就这样,太太说了几分钟,男人都没有说话。然后,就在太太又一次说出‘你真是一点责任心也没有,你这样的人就不该成家,更不该要孩子。’的时候,男人一下子暴怒了,然后啥也没说就摔门而去。”
“当你作为一个摄像头,看到整个事情的发生过程时,你都有哪些新的发现?”
她说:“我忽然觉得,这个先生也挺可怜的。”
“是什么让你觉得他挺可怜的?”
她说:“我看到这个太太一直在说他,他也说了‘我知道了,以后注意’,但这个太太还是继续说他,而且丝毫没有减弱的感觉,甚至越说越气。”
“还有呢?”
她说:“我感觉到这个太太越说到最后,就越有一点情绪失控的感觉,似乎她想停下也停不下来的感觉。”
“你觉得这位太太跟她先生之间的沟通模式是什么样的?
她说:“先生吃早饭时看手机,太太说他,然后越说越气,先生虽然在中间说了抱歉,但太太还是越说越气,最后先生暴怒,但先生的暴怒方式不是直接吵架,而是摔门而去。”
“那么现在,我想邀请你回到自己的身体中,回到这位太太的身份里,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?”
她缓了好一会儿,才失落地说:“刚才,我看到了一个有些失控的太太,那就是我,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在说他的时候其实情绪是处于失控状态的。我想这种失控可能是因为我对他积怨已深,而这种积怨是来自他一直以来总爱看手机,吃饭时看、上厕所时看、一回家就看,我说过他很多次,但他没有改,于是这种怨愤就积攒在我的心里,每次一看到他看手机耽误事,我就怒不可遏,然后就越来越失控。
“当你看到这些后,你觉得你与你先生间有没有一种总在出现的互动模式?”
她说:“有,我对他有些积怨,这些积怨来自于我觉得他对这个家、对我和孩子的关注不够,而且都是被动关注,不是主动关注。于是,每次遇到机会我就会说他,从说他变成指责他,甚至是失控的指责他,但这种指责并没让他发生变化,只是让他内心越来越愤怒,因为不愿跟我直接吵架,所以最后他会怒气冲冲的走开。而这种方式的走开,会进一步地加深我对他的愤怒和埋怨。”
“当你看到你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后,你有什么想法?”
她叹了口气,说:“我忽然觉得其实我们都挺不容易的,我要管孩子管家,事情很多,所以压力很大,这种压力没有找到合适的沟通方法,也没有觉得被关注到,于是就憋在了心里,越憋就越容易在生气时失控。而他呢,平时工作压力很大,回家后就想放松一下,想玩玩手机,这时我就会指责他,也不跟他好好沟通,他性格内向,不会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。于是,慢慢地我们就形成了现在这种模式,而且我觉得是越来越严重了。”
“假如你们之间可以做些调整,让你们不要总是陷入这个模式中,那么你觉得自己首先可以做些什么呢?”
她想了一会后说:“我想先把我自己压抑已久的情绪好好清理一下,等我把自己的情绪清理好后,就准备跟他谈一谈。把我感受到的管家管小孩的压力说出来,然后也听他说说他的工作压力,最后看看可以怎样更好的解决我们各自的压力问题,以及如何改善我们之间的沟通表达方式。”
这次咨询结束了。大家有没有发现,在这个过程中,咨询师没有主动给出过任何判断或答案,只是通过一个个问题,来推动她自己思考整个问题,包括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案。在这个引导过程中,她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上帝视角,从而发现了她与先生相处的固定模式,并找到了打破这个模式的方法。
等她自己的情绪清理好后,她就开始着手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,并与先生进行了开诚布公的对话。一段时间后,他们之间原有的沟通模式就被打破了,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好。
你看,在这个案例中,咨询师正是通过刚才说的三步法:“一转换,二观察,三发现”来帮这位女士实现视角转换的。
“一转换”,在这里,先是让她做几个深呼吸来帮她平复情绪,然后让她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化身为一个装在房内屋顶上的摄像头。
“二观察”,在这里,让她作为摄像头去看在这个家里发生了什么。这时,她就从自我视角转换为了“上帝视角”,开始用客观方式去记录眼前发生的一切。于是,她就不再沉浸在太太的情绪中,而是平静地“旁观者”情绪中。
“三发现”,当作为摄像头进行观察后,她有了一些之前从未意识到的新发现。这时,通过几个提问,把她的发现一点点地挖了出来,然后让她看到了这个“关系系统”的运作方式,也就是:太太积怨已深-先生在不恰当时间看手机-太太生气,开始指责-太太越来越生气,说话越来越难听-先生暴怒离开-太太更加生气,想要离婚。
这就是“上帝视角”思考法的作用,上帝视角不仅能帮我们减轻情绪干扰,从而冷静思考。同时,它还能帮我们看到整个系统的运作法则,看到关系中的其他人,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,并顺利解决问题。用好上帝视角思考法只需要记住一个口诀,一转换,二观察,三发现,下次再碰到类似的生活场景不妨尝试用一下”上帝视角“思考法,当然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去做刻意练习才能真正掌握,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思考方式的区别,这也是可以让你和别人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,希望我们都可以通过提升思考力,活出智慧的人生~!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雨鹤游戏网 » 如何用上帝视角思考法破解问题?